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物理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善于创设学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学习成功的驱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如教学《光的色散》时,我这样导入新课: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状光带悬挂在天空,十分壮丽,这是什么?对,是彩虹,彩虹是如何产生的呢?自然界中还有那些奇妙与多彩的自然光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探索奇妙的自然现象中,激发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明确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调节、参照的功能,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目标要具体,才能使学生自觉把握学习的方向,自觉控制学习的节奏。为此,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教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节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结合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来自主学习。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指导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品德目标: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把其转化为学生便于理解的几个具体问题:1、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那些?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2、噪声对你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噪声对人有那些危害。3、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通过把目标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向目标层层推进,自觉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们要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物理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熟悉课本知识,思考许多比较抽象的东西,养成遇到困难主动解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师生共同制订试验计划,把学生每5人分成一组,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猜想。试验结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再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的地方应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在教学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虚像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仔细分析、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他们自己的规律,再进行试验验证,最后与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比,得出正确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少而精,只是通过创设问题和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方式,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