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使用学习单,是万科西半岛小学精致教育教学模式(三段六环)运用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自学指导”环节,实际上体现了课上学习和课前预习,通常教师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我们称之为“前置学习单”;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教材课后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或“自我展示”环节设计了“课中学习单”;在“拓展延伸”中分层设计“课后学习单”,进一步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中,紧扣“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两个语文要素,对本课的学习单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前置学习,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更有条理
设计前置学习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预习作业。在讲授过程中涉及预习作业的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预习内容的重视度,进而强化学习效果。一般分为五个方面:
1. 朗读课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因此,对学生提出来自主学习的预习要求。一是对课文读了多少遍进行真实记载,并要求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进行朗读能力的自我评价;二是在读完课文后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培养基本的课前预习学习习惯。
2. 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字词句篇是基础,本课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14个词语。根据教参的教学建议,在学习单中进行了如下处理:①写出或补全“浊、丈、肢”的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通过写、补和读,进一步认识和读准翘舌音;②通过读“劈、肢、躯、液”,让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形声字;③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认真书写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缓”的右半部是“爰”而不是“爱”,“累”字的下半部是“系”字少了一撇,避免学生书写错字;④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这是提前扫清阅读课文时不懂的词语障碍,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初步感知课文。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能够基本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在预习中不进行刻意的强调。
4.思考问题。这是在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自学和质疑的能力。问题不宜设计得太难,基本上只要学生认真阅读,都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如:
思考问题 | 1.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
以上问题1和2的设计,是把初步感知的内容再度深化,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方向更明确,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问题3则是坚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在本册第二单元作为重要的语文要素进行了训练,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提问,从而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提问方法尝试独立阅读,渐次推进。
5.搜集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是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便于在课上借助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使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因为本单元是神话文体组织单元,因此布置搜集有关神话的资料,对神话有个初步的了解,对课文的学习有所帮助;另外搜集中国其他的神话故事,并读一读,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激发他们阅读神话的兴趣。
二、课中学习,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突破起到指导作用
课中练习的设计就要深度解读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本课的重难点主要是“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和“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因此,在“互动体验”环节设计了一个表格,对比“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也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中“他的变成”句式,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也是为本单元的写作做一个准备。在完成这个练习后,适时提出“读了课文,说说你觉得神奇的地方”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交流体会, 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再度感知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晰,结合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这和前置学习的初步感知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小标题的形式,对主要内容高度概括,对课文的中心进行提炼,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使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起到了一个“前后照应”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通过课外类文阅读巩固学习效果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类文的选取上是有要求的,最好与本课有关联,在文体、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课文有很大的相似度,是学生离开教师的课堂指导后自己真正的独立的阅读的训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本课课后练习选取的《夸父逐日》,选自《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同样有神奇的想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与教材问题设计不同的是,体现了对学生分层学习的要求。这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统一的学习任务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如对“远古时代”的理解,鼓励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查阅资料完成;再入文章结尾说:“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他随身携带的手杖,化作一片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桃林。”你是如何理解的?这需要学生组织好语言,把这种神奇的想象说清楚,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计的问题“你还听过哪些神话有关的成语故事?写出它们的名字吧。(四个以上)”这个就更有难度了,是让学生学会区分典故与成语,有的成语源于神话故事,但有的神话只能是一个典故。练习完成后教师有一个统一的反馈,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这个课外拓展延伸的部分,教师要科学地结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在当堂课练习,也可以布置为课外作业,由教师灵活把握。
以上就是本次教研活动对学习任务单的几点思考,学校也把说学习单或说作业设计纳入到常规教研活动中。后面也附上一份完整的学习单,请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