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摘要
幼儿喜欢打人常常是由于对他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没有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还有可能就是模仿家长的不良习惯。
二、案例背景
星星是名4岁多的小男生,他中班时转入我们班,原因是在原来的幼儿园,打遍了班里所有小朋友,被家长抗议后劝退。星星的家庭比较特殊,他是父母二婚后生的孩子。妈妈在初婚时有一个女儿,爸爸则没有孩子。在他出生前几个月,爸爸忽然得了严重的肝病生命垂危。在星星爷爷、奶奶的苦求下,妈妈生下了他。由于妈妈要照顾生病的爸爸和上中学的姐姐,他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每周末才见见父母。孩子奶奶是个脾气急躁的老人,爷爷又非常好性子,孩子从小在一边是纵容、一边是严厉中成长。由于孩子经常挨打,他也把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定义为打人。星星长得高,运动能力特别好。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强,是个很聪明的小帅哥。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不太爱说话,也不爱与人沟通,偏多动。个性很强,不怎么听老师的话。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基本不参与,我行我素。
三、案例描述
观察实录一:一节语言课上,孩子们围成半圆,在跟我边学儿歌边做动作。说着做着,突然星星一巴掌打了旁边小朋友手一下,小男生吓得一愣,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观察实录二:区域活动中,星星在手工区用毛根摆毛毛虫。毛根放在桌面中间的筐子里,对面的小朋友拿了他想要的颜色,他一巴掌打了别人的手抢了过来。
观察实录三:户外活动中,中班的孩子们在跑来跑去的玩。运动能力超强的星星拿着个呼啦圈飞奔,老师的喊声也没能让他停下来。一下子撞倒了一个小女生,磕得小姑娘头上肿起个大包。
观察实录四:在一节古诗课上,所有的孩子都在和老师一起朗读,只有他左顾右盼,小嘴一动不动。我问他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读,他什么也不说,也不看我。
四、案例分析:
在星星来到我们班后,我逐渐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后面与家长及他原来的老师沟通才了解孩子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先他的家庭特殊,孩子没有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父亲的重病磨去了家人的耐心与关爱,使得孩子在期待中降生,却在冷待中成长。奶奶一生气就对孩子甩巴掌,使得孩子早早也对别人甩起了巴掌。无人耐心的教导,使得孩子好动、没耐心。其次在孩子一次次犯错后,没有家人及时的教导,只有奶奶的耳光,使得孩子小小的心灵里没有宽容与爱。
五、家庭教育指导
星星的个性和行为形成的主因是家庭环境造成的,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我首先与他的妈妈进行了约谈,针对孩子的个性、在园的行为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在家庭教育中有以下教育建议供其参考。
1.孩子父亲身体不好,妈妈要多关心孩子,不能因为大人和大孩子的原因,忽视对星星的关爱,在情感上要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爱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心灵的慰藉和陪伴同样重要。哪怕让孩子直面生病的父亲,也比孩子难得见到父母要好。
2.建议星星妈妈与孩子爷爷奶奶进行沟通,不要再打孩子,孩子老挨打心里会有多么难过。常挨打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顽皮、淘气是4-5岁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包容和爱。孩子错了,要注意惩罚的方法,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惩罚他,把道理让孩子理解记住才能使孩子有所改变。
3.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严重影响孩子思想的定格,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家庭成员的示范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成员的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跟着模仿。因此做为家长更应该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前行。
六、班级教师教育指导建议
1.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爱孩子。星星很明显是个缺爱的孩子,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最多的老师,要象妈妈一样去关爱、疼爱他,让他感受到被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使能对老师打开心扉,乐于与老师交流,能从心理上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
2.发掘孩子的优点,放大优点进行夸赞,从心理上满足孩子对他人的认同感。教给他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用语言胜过动手,促使他与他人友好交往。
3.当孩子出现打人或其他错误行为时,老师要对事不对人,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帮助幼儿分析原因,让他明白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去做。在他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强化这一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七、指导成果
经过家长与我们共同协作、不懈努力,星星的思想与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乐于助人了,基本上能与班里的孩子们正常交往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动手行为越来越少,虽然偶尔还会与他人打架,但是主动或无理由攻击行为已经很少了。刚来时很少理老师,现在已经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并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与家里的亲子关系变得亲密许多,在跟他谈起爸爸妈妈时,能看到孩子羞涩的笑容。
八、结论与反思
通过星星的个案可以看出,对孩子的教育指导要全方位的分析问题,从家庭里寻找根由,在家庭和幼儿园里共同寻找策略,帮助家庭改变教育理念,家园共同合作,从关爱孩子出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