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社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报社实习总结 篇1俗话说,学以致用假期的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启发很大。月2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xx晚报》,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与上期暑假在《xx日报》实习的成绩相比,此次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写消息的格式。
1月28日,我回到了家乡xx,还没得及休息,便匆匆赶往《xx晚报》寻求实习机会,报社的黄总得知我意后,欣然接受了,并安排我到社会新闻部实习。负责带我的记者是伍庆松,两人十分投缘,以哥弟相称。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实习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姑父说他得动手术,需要有人帮其打点生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姑父待我恩重如。
1月29日清晨,我向伍记者提出准备放弃这次实习。他说:越苦越累的时候就越要坚持下去,不管你什么时候,我都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就这样,我上午在晚报实习,下午回去帮姑父做事,晚上写稿子,生活十分充实。
晚报消息跟日报消息的写法风格上有天壤之别。刚开始时,还真不适应那种风格。日报的新闻崇尚理念性,晚报则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2月7日,伍记者要求我跟着民政救灾车外出独立采访,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很大,要不是亲眼目睹了那些弱势群体,我还真难以想象城市里也存在着阴坡和阳坡。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那面,他们的生活境域会是那么悲惨,黄玉香老人,一直在家中照料被摩托车撞成植物人的女儿;王丽蛾阿姨,在轮椅上一坐便达20年之久;刘绘善、刘茂材兄弟患性肌肉性萎缩,每两天要吃一桶中药……
采访归后,我第一次想到自己好幸福。我试着用自己的笔去帮助这些底层人士,但写出的消息不伦不类,见报后被老师修改了大半。他严肃地对我说:记者要为自己的每一篇稿子负责,不然稿很有可能被编辑删去。消息有严格的结构和风格,初学者可以参照时间倒金字塔结构去写。这些话在上时老师也反复强调过,但真正让你写又是另一回事,总感觉消息无法展开,语句段落很难连贯。
"这些问题对大多数实习生并不陌生,只要多写,肯定会有很大提高的。"伍记者鼓励我坚持写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基本上学会了消息的写作结构,但导语、标题、字润色方面仍需努力。2月1日,伍老师要我去一女大学生家采访,她叫李妮,家境原本不错。父亲是市粮油科的科长,20xx年,被查出身患癌症,为了治好他的病,全家人四处借贷,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当年,李妮正在念高三,面对这突如其的打击,她愈发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被吉林农业大学录取,就读于心理应用学专业。自入学的那刻起,她便以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几份兼职工作。但李妮患有严重的贫血病,常常感到头晕。20xx年12月的某天,忙了一整天的她确实很累了,在帮公司推销产品时从楼上摔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闻讯赶的师生忙将其送往医院,为了抢救生命,学校为其先垫付万元。李妮前期的医疗费都是亲戚朋友捐助的,但很快被花光了。无奈之下,病未痊愈的李妮便回到xx的.家里治疗。据医生介绍:李妮病好后,还需要2万元的医疗费取出体内钢精、铁钉。但这些对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无疑是天数字。为了帮助李妮站起,社会上不少人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些仅仅只是杯水车薪。在接受采访时,李妮倔强地拒绝了。她说自己是大学生,不愿像乞讨者那样生活,她有自己的人格。被拒绝的感受是难受的,但一想到这位同龄人将一辈子躺在病床上,我又偷偷地折身回去采访其母亲和周围邻居在见报后的那刻,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正如事前想象的那样,中心医院答应为李妮免费治疗。从那时起,我知道记者除了报道基本事实之外,身上还肩负着一种责任在寒假的实习阶段,我做了份爱心报道。
暑假实习,我是用正义的剑斩除黑暗势力;寒假实习,我是用手中的笔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
报社实习总结 篇2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心得体会《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处隐藏18825个字……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xx年7月7日,我来到了xx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xx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xx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