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纳什小兔又来了》是一个趣味十足,温馨感人的故事,翠西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她很兴奋的说要把古纳什小兔拿给所有的好朋友看,她以为她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古纳什小兔,她微笑着走进教师看到了宋佳拿了一只和她一样的古纳什小兔,她惊讶又失望,因为古纳什小兔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了,这一天过的很漫长,很糟糕,她们还发生的争吵,老师暂时把古纳什小兔没收了,放学时还给了他们,晚上翠西抱着小兔睡觉了,可是半夜时,翠西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她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这不是她的小兔,她的小兔耳朵和手脚趾颜色的蓝色的,爸爸希望到第二天早上再处理这个问题,可是翠西等不了这么久,爸爸只好决定去客厅打电话。这是宋佳的爸爸打电话来,说拿错了古纳什小兔,就这样,半夜双方交换小兔,两只小兔分别回归了个子主人的怀抱。翠西和宋佳都说很担心小兔,很高兴找回了自己的小兔。后来她们居然拥抱在一起,成了最好的朋友。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能理解翠西的一切感受,也能理解她半夜就要换回小兔子的急切的心情,但当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或许会安慰孩子等到第二天再处理,甚至也可能责备孩子不懂事,无理取闹。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她们不能理解半夜两点半是什么概念,不能理解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辛劳,她们只在乎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于是我们当父母的只有多理解尊重孩子,才能加深和孩子的感情。
第二篇:《逃家小兔》的读书笔记《逃家小兔》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时,我和孩子阅读了一本非常好的绘本童话故事书《逃家小兔》,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写的。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小兔和兔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个故事很简单,只有几句对话,却很经典,很生动,很感人,让我和孩子读了又想读,受益无穷。
书中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可爱顽皮的小兔子对妈妈宣布:“我要跑走了??”妈妈却没有惊诧和恼怒,而是一路的跟随和护卫。小兔变成小鳟鱼,妈妈就变成捕鱼人;小兔变成大石头,妈妈就变成登山人;小兔变成小花,妈妈就变成园丁;小兔变成小鸟,妈妈就变成树;小兔变成小帆船,妈妈就变成风;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妈妈就变成走钢索的人。最后小兔子逃累了,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中,做妈妈的小宝贝了!当我和孩子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们看完一个彩色的页面,就开始想象着下一个画面小兔子要变成什么,感觉我们两个也融进了书中的游戏,深深地体会出故事的温暧和快乐。又一次,我和孩子又拿起了这本书读,读完后,孩子就问我:“妈妈为什么兔妈妈敢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呢?兔妈妈为什么还敢走钢索呢?”我对孩子说:“因为,兔妈妈很爱很爱小兔,要一路上保护好小兔,所以兔妈妈不怕任何困难和危险。”孩子一直把这本百看不厌的书,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上,有时自己一个人全神贯注地读。
这本《逃家小兔》故事里的母爱是多么感人,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了妈妈的爱无时不在,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最无价的爱。
大 三 班周洛影家长
第三篇:古新平·读书笔记 (2)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梅州市五华县古新平
《恰同学少年》一书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时间过去近百年,如今的教育又怎样呢?作为小学阶段,是以基础教育为根本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为任务的办学理念。但是,仍有不少学校以学生考分为硬指标,只抓中英数,其他科目只能是印在课程表上的虚设符号,什么《科学》、《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图音体等等统统被中英数科任教师“充分利用”,所谓是惜时如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方面中英数成绩短期看还不错,上到中学以后,缺少了老师的“严”、“细”、“勤”的管理,学生慢慢变得懒散,失去兴趣(其实兴趣在那些学生中从未生根发芽),造成成绩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简单的生活常识都一无所知,上到中学后什么政史地、理化生学得一塌糊涂。
毛泽东理科成绩不大好,但孔校长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反过来如果在张干这样的校长继续执
掌,也许毛泽东是何许人也还不为人所知。
如今,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是作为校长者应时刻思考的问题。以牺牲教师的身心健康、扼杀学生天性未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毛泽东师范的求学经历不正是当今学校需思考的吗?
第四篇:读书笔记之阿古利可拉转读书笔记之《阿古利可拉传》
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人物传记,不为别的,就是觉得完整,我能够从头到尾透彻地去看一个人,不管作者的喜怒,自有一番权衡。
开篇介绍了当时历史的大环境——罗马帝国盛极而衰。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丈夫呀,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五讲四美”和谐社会,我就只希望自己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就像个幸福的庸人安享一生。作者塔西佗【出生在一个高贵的旧贵族家庭里】古代西方史学家大多出身贵族,再不济都是一没落的豪绅。内心愤愤的,出身又不是我决定的,它凭什么决定我的一生。余杰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也对,这种高级的学者,还处在当时的社会,总得有点天赋和后天的硬件设备,如果慧根浅了,再学也是个白痴;如果配置低了,产品的质量估计有问题的会。
对于作者的生平总结下来不过以下几点:(1)他取了个好老婆,直接的让自己的事业踏上坦途;(2)他的政治立场鲜明的可以,深爱共和,痛恨专制;(3)胆子非常人的大,敢言善论的现实主义;(4)生时无法尽荣,死后托了薄伽丘的福为人们所熟知。
《阿吉利可拉传》传主是作者的老丈人,【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巩固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的人物,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也浓缩了不列颠的发展,而塔西佗作为女婿,也能接触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面,在他的笔下阿古利可拉有着丰富的肌理,鲜活的血肉。凡事利弊参半,至亲的关系自然难免情感上有所偏颇,所以我要借一双慧眼来好好辨析一下。【但作为一种史科来看,这部书并不是很成功的。塔西佗对于地理和军事常识颇为贫乏】我对于地理和军事常识更贫乏。【这部传记很好地反映了罗马人对于不列颠人的残暴统治和罗马官场中的一些黑暗面貌,它能使我们对奴隶制帝国的精神得到较深刻的体会。这种价值是并不在史料价值之下的。】不错,不错,正中下怀,“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不列颠”。
正文由此开始,【在我们这个时代中:风气之浊如此, ……此处隐藏2577个字……程,仿佛是在他的人生中走了一遍过场,我不在戏里,所以一直算是比较清醒。作者文笔很好,这也是我很青睐的地方,但有利即有弊,过分的追求文笔的推敲,难免失去了对史实的尊重,就做传者的身份而言,做传过程中难免因为情感因素有失偏颇。因为个人很喜欢书生气的男子,就像戴望舒《雨巷》中一样,一袭长衫,挺身玉立,轻握一把油纸伞,携着满身风雨潇洒而来,对于传主就想当然的更多是敬却而远之,敬他沙场的戮力征战,血雨腥风里的果敢决断,平日生活中的谦逊安闲。他的心目中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对于当时敌强我弱的现实,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沉稳,顿时觉得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对于他的死,我不想多去讨论,事实往往过于残酷,人却难得糊涂。
勉强算是通读了,心中无甚感慨,
第五篇:关于读书积累的古诗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古诗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劝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宋]朱熹《读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于谦《禾冕》:好亲灯火研经史”、“莫负青春取自惭”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唐〃王贞白《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我)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 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开玩笑, 还在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中投入钻研呢。
古代劝学诗集锦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北宋]汪洙《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北宋]《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古人早诗云:“曾记童年骑竹马,转眼便是白头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杨继盛《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宋]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诗。”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文嘉《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文嘉《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今日复明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明]佚名《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清]钱泳《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本网推荐其他文章:你的暑假又来了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