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06-16 10:30:50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1035字]

第一篇: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借力一村一品,发展优势产业----力保张村生猪养殖撑起尹村一片天于红志 张浩男 大尹村镇人民政府 前言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畜牧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尹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大尹村镇是工业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在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科学指导下,以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为依托,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断努力,我镇一举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发挥产业优势,打造龙头企业成为我镇今后的发展目标,张村生猪养殖发展较好,但是存在一定的瓶颈,如何加快该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我镇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畜牧 生猪养殖 大尹村镇 一村一品

生猪养殖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大家的生活状态不断变化,传统的生猪散养被取代,随之而来的是工厂式的规模养殖,目前,我大尹村镇生猪养殖以张村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十年前,我镇的生猪养殖形式以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由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经济效益低下,传统模式逐渐被淘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部分人率先迈出了现代化养殖的第一步,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努力,我镇生猪养殖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镇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存栏总量已达到六千头以上,年出栏量达到一万头以上,存栏量在二百头以上的养殖场有二十多家,其中,张村村------养殖场能繁母猪从最初的三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头,存栏量达到两千头以上,年出栏量达到三千头以上,为其他养殖户树立了标杆。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个体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对市场和价格信息变化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将由可能给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将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是龙头企业牵动力不足,导致小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品种落后,增长速度慢、品质差,销售渠道不稳定、经济效益低,无法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三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从而使猪肉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高端市场肉类需求。

四是村内道路状况差,使得一些采购商放弃了采购,原本顺利的贸易往来落空,直接影响到规模养殖的发展速度。

五是规模化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由于大部

分养殖场规模较小,没有专业设备,对生猪粪便的处理不够合理,而生猪粪便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将产生大量致病菌,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疫病的传播,对猪和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加快生猪养殖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大尹村镇生猪养殖业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加快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发挥生猪养殖短平快的增收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当前,加快我镇生猪养殖发展步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联合供销机制。一个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以一个联合的统一体为依托,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主品牌,借助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从而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二、引进优质新品种。例如: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生猪、汉普夏猪、大约克夏猪等这些优质新品种。由龙头企业带头,建立新品种养殖示范园,对示范园进行科学化管理,采用先进管理技术,高标准严格要求,最终使新品种得到较快推广、养殖户利益得到满足。

三、广泛利用网络渠道。只有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及变化,培养或聘用专业的网络管理人才,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才能在市场出现波动时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每个行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县乡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银行给予资金支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优势,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养殖户的信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助一臂之力。

第二篇: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2014年以来,**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14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 ……此处隐藏6607个字……,使得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健康有序地展开,私屠滥宰及病死猪上市现象得到遏制,保证了上市猪肉的安全、放心,生猪市场流通秩序得到了全面的规范。

自从我县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以来,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肉品质量显著提高。定点屠宰生猪全部经过检疫合格,既保证了鲜肉的市场供应,又有效地遏制了注水肉、病害肉的上市现象,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吃上了放心肉。二是大幅度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有效遏制了生猪私屠滥宰大量偷税逃税现象。三是增加就要岗位,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保证了一方的平安和社会的稳定。四是减少因私屠滥宰造成周边的噪音和废水污染,净化城市环境。五是推动了我县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城市肉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由于该项目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主要是:(1)发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有差距,表现在有些地区认识上不足、管理力度上松懈,特别是撤乡后的个别地区,管理工作滞后,走“回头路”,私屠滥宰现象还存在,给肉品安全、放心带来很大隐患;(2)个别屠宰场管理不严格,劣质肉品出场上市及支持个别经营户夹私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3)部门之间不协调,场外补检仍未杜绝。部门配合不力,执法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肉品流通市场监管涉及到各相关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履行职责易出现工作人员互相推诿,推卸职责,执法监管不到位。(4)硬件投资不足,定点屠宰设施条件差,无害化处理设施和肉品品质检验设备不健全。由于资金不足,无力进行场内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仍有个别定点屠宰场仍然是“一把刀、一口锅”进行传统的手工操作。(5)屠宰场管理体制老化,迫切需要尽快进行改革改制。

(二)生猪检疫工作基本情况

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在全县十八个镇派驻动物检疫员78名,担负着全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工作。目前我县动物产地防疫推行报检制度,检疫员在接到报检电话后两小时内赶赴现场开展检疫工作,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依法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员按时到达当地的定点屠宰场及肉联厂施行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工作,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补检等监督管理工作。例如县兽医卫生监督所专门安排4名监督工作人员入驻县城新东方贸易市场,每天早晨三点起床,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查证验物。对查获的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依法补检,对补检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仅今年上半年就查获未经检疫猪肉792头,销毁病死猪58头。

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我县生猪检疫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检疫员严重缺乏,现有派出检疫员78名,其中有部分是2014年体改落聘人员,有的年龄偏大,有的甚至还是离退休人员;(2)检疫人员素质不一,工作不够规范;(3)检疫员在全县分布不均,有的镇只有一名检疫员,检疫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有的镇一个检疫员也没有,无人干检疫工作。(4)硬件投资不足。肉品品质检验设备不健全,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凭经验和感观认识进行判断。因此,在对生猪检疫工作上是面临“四无”状况,即无人员队伍、无专项经费、无交通工具、无执法手段,由此造成我县销售病死猪和“小刀手”的情况仍然存在的,给全县人民尤其是学校食堂和宾馆饭店等公共用餐场所用肉安全带来了隐患,同时一些用肉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从不具备资质的摊点购进未经检疫肉制品同样造成安全隐患。

(三)工作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销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好实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县政府要指导、检查、督促各镇及各部门做好生猪屠宰和肉品销售管理工作,帮助各镇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镇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生猪屠宰工作的统一步署,组织协调、监管、牵头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违规私宰滥宰现象进行打击查处,确保生猪定点屠宰和肉品销售工作在辖区范围内顺利实施。

2、强化部门职责。国务院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明确了国家相关部门在生猪屠宰工作方面的职能职责,要求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农业、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做好生猪屠宰的管理工作。县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屠宰场的定点布局和监督管理。要做好生猪屠宰工作,就要加强监管责任网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加强配合、密切协作、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共同承担起维护生猪屠宰工作的责任

3、严格规章制度。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动物防疫法》、《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从生猪收购及检疫、屠宰加工、肉品检验等方面搞好管理工作,严防病死猪肉、注水肉、劣质肉出场上市。屠宰场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屠宰环境,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屠宰、检疫、检验,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肉类产品。健全屠宰管理报告制度,对执行管理政策不严及严重违规者,依法追究违规场(厂)及责任人责任,坚决停止其屠宰经营活动并进行整顿,整顿后仍未达标或敷衍乃至拒不执行的,撤消其定点屠宰场资格,以此来净化肉类市场。

4、突出重点环节。一是抓源头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生猪屠宰的法规、法令,从屠宰管理工作的源头——生猪定点屠宰场抓起,切实地要求定点屠宰场抓好生猪管理工作中的软、硬件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规范管理,确保定点屠宰工作上水平。二是抓食堂饭店。全县所有学校食堂和宾馆饭店等公共用餐场所要从保障在校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不购买有问题猪肉,只要把好“供”和“购”两个方面,一定能够降低全县所有学校食堂和宾馆饭店的用肉安全隐患。

5、提高执法能力。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屠宰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定点屠宰场应具备有经验考核合格的专职或者兼职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应当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的屠宰技术人员的要求,有计划地举办定点屠宰场(厂)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屠宰技术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认证真正把我县肉品检验人员队伍建立起来。针对现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案件处理知识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6、依靠舆论监督。由生猪的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对全县生猪屠宰进行一次认真检查,之后将其检查结果公开向社会曝光,对设备齐全,条件符合、质量信得过的肉类产品可以向用肉单位推荐,实行“三统一”(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销售肉类模式,这样既规范了我县肉类市场又给全县学校食堂和宾馆饭店等公共用餐场所提供了方便。年底前完成对县城肉类市场的净化工作,然后向周边乡镇辐射,这样以点带面的净化方式,一定能够尽快改善我县肉类食品卫生状况,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同时继续加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使《条例》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103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